中国民航局7月24日披露,民航航班量创疫情以来新高,恢复至疫情前约八成;旅客运输量达127.28万人次,同比恢复近七成,客座率为73.57%。6月,旅客出行需求较前期明显提升,航班恢复形势持续向好,全行业共保障各类飞行32.5万班,日均10820班,日均环比上升14.1%;共完成旅客运输量3073.9万人次,增速较上月回升10.2%,同比增速较2月提高42.1%。
受疫情影响,自1月23日起民航旅客运输量和航班量明显下降,单日飞行班次一度跌至正常时期的23%。但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逐步发挥成效,从2月份到7月上旬,与疫情防控的进展紧密相连,民航客流的逐步回暖有三个明显的时间段。
我国航空公司运力在世界上率先恢复,分三阶段回暖
1
首先,“大三角”率先起飞。西部、长三角、珠三角这三个区域构成了我国民航最先流动顺畅起来的“大三角”。随着各地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,3月2日—8日,国内航班量环比上升16%,恢复到正常水平的40%左右,是首个客流回暖小高峰。涉及的客运航班主要集中在西南、西北等劳务输出地到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区。其中,深圳、成都、重庆等机场的航班量恢复到正常水平的60%以上。
2
其次,湖北航线全面恢复。4月8日,停摆了76天的武汉天河机场解封。至此,湖北所有机场均恢复客运航班,国内航线网络全面联通。
3
接着,民航运力稳步回升。今年首个客流高峰出现在“五一”前后,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,民航承运的旅客量,从节前一周的日均57万人次,上升到节后日均70万人次,市场恢复到去年四成水平。6月旅客运输量的同比增速较2月提升42.1%。
业内人士估算,截至7月5日,国内航班量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七成水平,某些旅游购票网站的机票业务目前也已恢复到以前的85%。
“3月以来,国航国内线客运运力环比持续上升,月涨幅均超过20%,复苏势头明显。相较世界大型航空公司近几月运力减投超过90%,国内航司的运力恢复和增长处于全球领先水平。”国航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“16+8”项一揽子政策,民航局给航空公司年减负约 100 亿元
为促进行业稳定发展,民航局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,在前期出台的16项扶持政策基础上,在财经政策、行业政策、货运政策等方面,又出台8 项扶持政策,为企业纾困。财经政策方面,落实好减免航空公司民航发展基金政策等。行业政策方面,继续优化航线航班许可管理,简化航线航班审批程序、时刻协调程序等,货运政策方面加大航权时刻政策支持力度、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、加强航空货运枢纽机场海关能力建设。
下一步,民航局将加大宏观政策扶持力度,激发市场主体自身活力。一是进一步落实“16+8”支持政策,确保到位。二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牵引优化政务服务,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,梳理疫情防控以来在航线航班审批、时刻配置、飞行计划管理等方面好的做法并固化;以安全为导向,适当放松航空公司分公司设立门槛;分级分类开展基于运行风险的无人机适航审定,促进无人机产业发展;进一步扩大准入开放,动态调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、跨境服务负面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,深入推进“证照分离”等审批改革试点,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第七航权政策落地见效。
航司积极创新,以新产品、新技术开拓新市场
面对经营压力,许多航司纷纷推出新颖的市场产品,如飞行套餐刺激客运需求。东航率先推出了“随心飞”产品,只需花3322元就能享受在年底前“周末无限次”“国内任意飞”的购票乘机服务,产品上线后的首个周末,购买套餐的旅客兑换超过6.5万张机票。海南航空、春秋航空等也纷纷开售同类一定时段内无限次飞行套餐,有效激发市场需求。 7 月 25 日厦航 36 周年庆之际,厦航推出全新自由组合产品“全福飞”,以“机票+酒店”为特色的产品组合,吸引更多旅客来福建旅游,助力福建旅游加快复苏。 为迎接暑运客流量高峰,海航集团旗下11 家航空公司加紧复工复产,重点新开、加密旅游热门地等航线,增加宽体机投入,预计暑运期间运力将恢复至去年同期80%,环比6 月提升近10 %。同时,海航针对学生、家庭、团体等推出多样化旅行优惠套票,创新推出风味热餐等服务,并在做好常态化防疫基础上,以超常规的举措强化安全运行保障能力,确保疫情、汛情叠加情况下的航空运行安全。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